貓毛囊炎通常是由于貓咪皮脂腺分泌過多、毛囊堵塞、細菌感染或者內分泌失調等原因引起。而貓蘚則是由真菌感染所致,常見的真菌如犬小孢子菌、須毛癬菌等。
貓毛囊炎主要表現為貓咪的下巴、尾巴根部等部位出現小黑點,看起來像煤渣,有時還會伴有紅腫、膿包。這些黑點其實是毛囊內堆積的油脂和角質。而貓蘚則會形成圓形或橢圓形的癬斑,癬斑上的毛發容易折斷或脫落,皮膚會發紅、增厚、粗糙,并有灰白色的鱗屑。
在發展過程上,貓毛囊炎的癥狀相對較為局限,一般不會擴散得很快。但如果不加以處理,可能會反復出現或加重。貓蘚則具有較強的傳染性,如果不及時治療,會在貓咪身體的其他部位甚至傳染給其他動物或人,癬斑的面積會逐漸擴大。
貓毛囊炎和貓蘚的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。
貓毛囊炎的治療,通常需要保持貓咪皮膚清潔,使用溫和的洗毛劑清洗患處,嚴重時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類藥物。而貓蘚的治療則主要依靠抗真菌藥物,如外用的克霉唑軟膏、口服的伊曲康唑等,同時要對環境進行徹底消毒,以防止真菌孢子殘留。
從恢復時間來看,貓毛囊炎經過適當的處理,一般在短期內可以得到改善。但貓蘚的治療周期往往較長,需要堅持用藥數周甚至數月,才能完全治愈。在預防方面,貓毛囊炎主要通過合理飲食、保持貓咪生活環境的清潔來預防。貓蘚則需要注意增強貓咪的免疫力,避免貓咪接觸感染源,定期給貓咪進行體檢和驅蟲。